发表时间:2025-05-01 08:17:24 │ 点击数:
2024年8月,当我带着行李踏进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青南村时,金丝皇菊正在夏末的细雨中舒展枝叶。这个地处巴中山坳里的村庄,虽有成片的菊花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但仓库里积压的陈旧包装盒,却暴露出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驻村一年来,我见证了传统手艺与现代生产的碰撞,感受着山乡血脉里涌动的生机。
建强村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只有党支部强起来,党员动起来,群众才能聚起来,村庄发展才能快起来。初到青南村,我便锚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一驻村工作主线,以党建赋能乡村发展,开启破题攻坚新征程。
推动党建结对,实现从“物理相加”到“化学相融”,是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关键第一步。为此,我牵线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与通信学院党总支,与青南村党总支结对共建,“一对一” 指导青南村党建 “三化” 改革。在主题党日活动现场,党员们神情庄重,紧握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让使命担当更加清晰坚定;我还组织村干部、老党员组成学习团,奔赴成都、陕西杨凌、广东清远等地“取经”,跨越千里带回先进经验的“星星火种”,为青南村的发展点燃希望之光。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牵头成立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走村串户收集群众诉求,用脚步丈量民情。为关心关爱困难党员,我们发起了“走基层、送温暖”行动,寒冬腊月里,驻村工作队带着一床床新棉被走进村民家,独居的张奶奶说:“这被面上的金菊花,比我地里开的还鲜亮。”
秋阳倾洒,100亩菊花田在村口铺展成流动的金色绸缎。但我们实地调研后发现:当地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束缚着金菊,使之不能释放出应有的经济价值。
我们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化身“田间医生”,穿梭于垄间“把脉问诊”,针对育苗参差不齐、水肥供应失衡等症结,开出精准“药方”。经过科学培育,菊花花瓣完整度显著提升,亩产更是跃增20%,金色花海绽放出更丰盈的经济价值。
烘干房里,柴火土炕成了“老古董”,取而代之的是全自动温控设备。村民何伯伯乐呵呵地说:“现在烘菊花,咱都能当‘甩手掌柜’,在机器上轻轻一点,就能坐等菊花飘香啦!”
选菊花包装设备时,我们在成都跑遍多家食品包装公司,磨破嘴皮子砍价,终于从新都把这个“大家伙” 请回了村。
自动包装设备进村那天,全村老少都来围观并为我们点赞。如今,走进新车间,返乡青年熟练操作着包装机,印着“青南里”字样的精美礼盒整装待发,即将销往各地。黄白底色的礼盒上,烫金菊花栩栩如生,这可是多亏厅机关牵线搭桥,请来知名设计公司精心绘制的呢!
2024年9月的首场直播,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在巴中“寻味巴山”团队的专业灯光下,张奶奶抱着老母鸡局促不安的模样,透着质朴与紧张。谁能想到,当散养土鸡在网上突然爆单时,现抓现称的慌乱场面,反而让直播间人气暴涨。4场直播,7万余元销售额,背后却是无数细节的打磨。
每次直播前,我们都会仔细梳理直播售卖的物品。易碎难寄的鸡蛋、保鲜期短的生鲜,提前告知村民无需带来;耐储存的干菜、腌制食品,则严格把控质量关,确保每一件商品都有源可溯。凭借优质的产品、村民的淳朴热情,以及细致入微的工作,越来越多本土直播平台抛来橄榄枝。如今,每月一次的直播带货,已成为村民新的期待。
更令人欣喜的是,青南村还探索出“集体—农户—企业”发展新模式。驻村工作队委托村种植养殖合作社培育健康的鸡苗,免费发放给农户,农户按照统一的标准养殖,最后通过电商直播平台销往四方。这一模式既保障了产品品质,又让村民的收入节节攀升。
在驻村周年之际回首,杯中金丝皇菊徐徐绽放,舒展的金瓣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双重轨迹——既要守住土地的温度,也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当山风再次裹着菊香掠过村委会的党旗时,我听见了青南村拔节生长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