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8-06 16:56:40 │ 点击数:
盛夏时节的八闽大地,层峦叠嶂间绿意盎然,全国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的福建省泰宁县,正以蓬勃生机铺展振兴画卷动车组列车如银龙穿梭山间,载着一批批游客驶入这片热土;铁路援建的电烤房高效运转,把笋农的鲜笋烘烤成笋干;铁路扶持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麻利地将印着“铁路扶贫”的包装盒码成小山;铁路投资的泰宁影视拍摄基地内,游客们在绿皮复古的车厢旁打卡拍照自2021年4月对口支援泰宁以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制订对口支援泰宁县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干部挂职+项目援建+市场对接”的立体帮扶体系,为苏区振兴注入强劲铁动力。作为对口支援的具体实施单位,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引客入泰、文旅融合、消费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打出系列“组合拳”。在铁路力量的持续赋能下,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生态秀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愈发亮丽动人。夏夜的泰宁古城,习习凉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红军街的石板路上游人如织,摩肩接踵。街道两旁的土菜馆里座无虚席,人声鼎沸。“在北京西站的广告牌上第一眼看到泰宁的丹霞风光就动了心”“高铁上的旅游宣传片让我立马订了票”,游客们的闲谈道出了泰宁旅游“破圈”的秘诀。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顶级旅游资源的泰宁,曾因交通不便“养在深闺人未识”。旅游作为泰宁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始终牵动着乡村振兴的脉搏,关乎着当地百姓的生活福祉。酒香也怕巷子深,美景最怕盖头遮。国铁集团充分发挥自身在交通和传播领域的优势,有效助力泰宁美景“掀起盖头”。泰宁旅游广告亮相北京西站和北京丰台站等重点站段醒目位置,利用全国铁路2800余个客运站进站口、候车厅等区域1.1万块大屏,3900余组动车组车厢约25万块视频终端,循环展播推介视频,累计节省广告宣传费用上亿元。“国铁集团乡村振兴杯”泰宁首届“村BA”、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鹿鸣课堂”梦想公开课等10余场活动,在10多家主流媒体掀起传播热潮,7亿人次的曝光量让泰宁声名远播。为了让更多旅客便捷地抵达泰宁,南昌局集团公司综合施策、全面发力:投入10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泰宁站站前广场,大幅提升旅客集散效率;旅游高峰期累计增开经停泰宁站列车1735趟次,实现国内一线城市直达列车全覆盖;开行泰宁至上海、昆明等地直达列车,如同架起空中走廊,将西南、华中及长三角地区客源市场串联起来;策划的“百趟专列进泰宁”活动,带来的不仅是消费热潮,还有铁路高品质服务口口相传的好口碑。乘着对口支援带来的好势头,泰宁创新推出全国第五个县域旅游发展模式“泰宁路径”,连续多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旅游总收入达85.86亿元。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铁路赋能文旅经济的强劲脉动,更是泰宁百姓增收致富、奔向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7月26日午后,一场阵雨过后,天空格外湛蓝。在泰宁县大田乡垒际村,漫山竹林轻舞,夏蝉肆意鸣叫。山间的一块平地上,10个电烤房嗡嗡作响,把鲜笋烤制成笋干。制笋大户杨胜根拿起刚出炉的笋片,脸上难掩喜悦:“看这成色多好,香气比自然晾晒更浓!”享有“笋竹之乡”美誉的垒际村,过去每逢产笋季,家家户户“看天吃饭”。连绵阴雨易导致鲜笋霉变,品质和保质期大打折扣。不甘受制于天的杨胜根,曾尝试上山砍柴、土法烤笋。长达50多个小时的烘烤,需每三四个小时观察调整。他回忆道:“太熬人了,常常累得睁不开眼!”为摆脱“靠天收”的困境,大田乡建设烤笋交易中心,集中25户笋农,引入标准化加工工艺和现代管理。国铁集团将其列为重点帮扶项目,投入150万元,增配4个电烤房和一座1500立方米冷库,将产能提升30%。如今,杨胜根只需将鲜笋码放好送入烤房,设定好模式与时长,便能安心等待。他笑着说:“什么都不用管,48小时后打开烤房,香喷喷、高品质的笋干就成了!”当杨胜根忙着将烤好的笋干打包装车发运时,国铁(泰宁)食品产业园内,金火车农业开发(泰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同样一派繁忙。身着洁白工装的余燕穿梭在自动化生产线旁,称重、烘烤、包装一气呵成,葡萄干、坚果等产品快速制成。很快,它们将从泰宁出发,走进千家万户。“作为国铁集团对口支援的标志性项目及首个落地的产业园,国铁(泰宁)食品产业园总投资2亿元,规划用地40亩。”中国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泰宁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丰添力说,“投资产业园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打造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5年1月,国铁集团注资192万元援建的首批两条生产线万元建成的智能纸质包装生产线正式启用。这一项目意义重大不仅填补了泰宁、将乐、建宁三县的产业空白,更让当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来园区上班不久的余燕,满怀期待地向管理层提议:“什么时候扩大生产?我们还想介绍更多乡亲来呢!”“国铁(泰宁)食品产业园只是一个缩影。”丰添力介绍,4年多来,国铁集团累计投入对口支援帮扶资金超过7010万元,实施了多个重点项目;持续发挥铁路消费帮扶体系的优势,帮销泰宁农特产品2700余万元。从深山烤笋坊到现代化产业园,铁路力量正为泰宁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铺就一条富民强县的坚实之路。7月的泰宁,暑气渐盛。暑假如期而至,泰宁一中校园没有了往日的书声琅琅,却因校门口电子屏上滚动的录取名单更显生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诉说着这所学校与帮扶力量共同书写的成长故事。听闻铁路记者来了,今年22岁的范若林专程从家里赶到学校,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爸妈靠打零工供我和姐姐上学,高三那年拿到泉州师范学院录取通知书时,既高兴又犯愁。”她指尖轻轻划过书桌,眼里泛起暖意,“国铁集团送来的5000元助学金,学费、住宿费全靠它顶上了。”这份温暖在她心里生了根,即将毕业的她语气坚定:“我正在备考家乡的教师招聘,争取秋天就回来当老师,把这份善意传下去。”4年多来,国铁集团发放的15.5万元助学金,让31名像范若林这样的学子圆了求学梦。这份关怀,渗透在校园的角角落落。“妈,宿舍的铁架子床换成实木的了,淋浴间还装了新喷头,我们的住宿条件越来越好了!”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泰宁一中高二学生艾俊杰兴奋地给远方的父母打电话。从小学三年级就在校寄宿的他,最懂这些变化的珍贵国铁集团投入150万元更新的200余张学生床、10台空气能热水器,让全校寄宿生告别了“吱嘎响”的旧床和时冷时热的淋浴。不仅如此,窗明几净的“火车头”智慧书屋里,30台电子阅览器随时在线;中国铁路文工团有限公司17场“送戏下乡”演出,把歌剧、相声送到了田间地头;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捐赠的8.27万册图书,摆满了图书馆的书架;南昌局集团公司还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为县里培训了56名骨干教师,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扎根泰宁。校园之外,医疗帮扶的暖流同样在山城涌动。铁路挂职干部们走遍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把“看病远、看专家更难”的民生痛点上报国铁集团。33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很快到位;19名泰宁骨干医师走进北京协和医院等顶尖医院进修,带回的7项新技术填补了县域医疗空白;全国名老中医焦树德学术传承实践基地的落户,让泰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中医诊疗服务。从工厂到田间,从校园到医院,国铁集团的帮扶浸润泰宁的每一个角落。采访结束时,泰宁县委常委、副县长饶秀健的线万百姓的心声:“这些年,铁路的帮扶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真真切切帮在点子上、暖到心坎里。”
践行使命铁担当 描绘“泰”美新画卷 践行使命铁担当 描绘“泰”美新画卷 ——国铁集团对口支援福建省泰宁县振兴发展纪实 图为泰宁百姓载歌载舞,欢迎百趟专列进泰宁首发团抵达泰宁站。张海根 摄 盛夏时节的八闽大地,层峦叠嶂间绿意盎然,全国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的福建省泰宁县,正以蓬勃生机铺展振兴画卷—— 动车组列车如银龙穿梭山间,载着一批批游客驶入这片热土;铁路援建的电烤房高效运转,把笋农的鲜笋烘烤成笋干;铁路扶持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麻利地将印着“铁路扶贫”的包装盒码成小山;铁路投资的泰宁影视拍摄基地内,游客们在绿皮复古的车厢旁打卡拍照…… 自2021年4月对口支援泰宁以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制订对口支援泰宁县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干部挂职+项目援建+市场对接”的立体帮扶体系,为苏区振兴注入强劲铁动力。作为对口支援的具体实施单位,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引客入泰、文旅融合、消费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打出系列“组合拳”。在铁路力量的持续赋能下,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生态秀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愈发亮丽动人。 铁动脉,助力开创文旅新路 夏夜的泰宁古城,习习凉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红军街的石板路上游人如织,摩肩接踵。街道两旁的土菜馆里座无虚席,人声鼎沸。“在北京西站的广告牌上第一眼看到泰宁的丹霞风光就动了心”“高铁上的旅游宣传片让我立马订了票”,游客们的闲谈道出了泰宁旅游“破圈”的秘诀。 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顶级旅游资源的泰宁,曾因交通不便“养在深闺人未识”。旅游作为泰宁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始终牵动着乡村振兴的脉搏,关乎着当地百姓的生活福祉。 酒香也怕巷子深,美景最怕盖头遮。国铁集团充分发挥自身在交通和传播领域的优势,有效助力泰宁美景“掀起盖头”。泰宁旅游广告亮相北京西站和北京丰台站等重点站段醒目位置,利用全国铁路2800余个客运站进站口、候车厅等区域1.1万块大屏,3900余组动车组车厢约25万块视频终端,循环展播推介视频,累计节省广告宣传费用上亿元。“国铁集团乡村振兴杯”泰宁首届“村BA”、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鹿鸣课堂”梦想公开课等10余场活动,在10多家主流媒体掀起传播热潮,7亿人次的曝光量让泰宁声名远播。 为了让更多旅客便捷地抵达泰宁,南昌局集团公司综合施策、全面发力:投入10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泰宁站站前广场,大幅提升旅客集散效率;旅游高峰期累计增开经停泰宁站列车1735趟次,实现国内一线城市直达列车全覆盖;开行泰宁至上海、昆明等地直达列车,如同架起空中走廊,将西南、华中及长三角地区客源市场串联起来;策划的“百趟专列进泰宁”活动,带来的不仅是消费热潮,还有铁路高品质服务口口相传的好口碑。 乘着对口支援带来的好势头,泰宁创新推出全国第五个县域旅游发展模式——“泰宁路径”,连续多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旅游总收入达85.86亿元。 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铁路赋能文旅经济的强劲脉动,更是泰宁百姓增收致富、奔向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 铁力量,推动产业赋能更上层楼 7月26日午后,一场阵雨过后,天空格外湛蓝。在泰宁县大田乡垒际村,漫山竹林轻舞,夏蝉肆意鸣叫。山间的一块平地上,10个电烤房嗡嗡作响,把鲜笋烤制成笋干。制笋大户杨胜根拿起刚出炉的笋片,脸上难掩喜悦:“看这成色多好,香气比自然晾晒更浓!” 享有“笋竹之乡”美誉的垒际村,过去每逢产笋季,家家户户“看天吃饭”。连绵阴雨易导致鲜笋霉变,品质和保质期大打折扣。不甘受制于天的杨胜根,曾尝试上山砍柴、土法烤笋。长达50多个小时的烘烤,需每三四个小时观察调整。他回忆道:“太熬人了,常常累得睁不开眼!” 为摆脱“靠天收”的困境,大田乡建设烤笋交易中心,集中25户笋农,引入标准化加工工艺和现代管理。国铁集团将其列为重点帮扶项目,投入150万元,增配4个电烤房和一座1500立方米冷库,将产能提升30%。如今,杨胜根只需将鲜笋码放好送入烤房,设定好模式与时长,便能安心等待。他笑着说:“什么都不用管,48小时后打开烤房,香喷喷、高品质的笋干就成了!” 当杨胜根忙着将烤好的笋干打包装车发运时,国铁(泰宁)食品产业园内,金火车农业开发(泰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同样一派繁忙。身着洁白工装的余燕穿梭在自动化生产线旁,称重、烘烤、包装一气呵成,葡萄干、坚果等产品快速制成。很快,它们将从泰宁出发,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国铁集团对口支援的标志性项目及首个落地的产业园,国铁(泰宁)食品产业园总投资2亿元,规划用地40亩。”中国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泰宁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丰添力说,“投资产业园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打造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25年1月,国铁集团注资192万元援建的首批两条生产线万元建成的智能纸质包装生产线正式启用。这一项目意义重大——不仅填补了泰宁、将乐、建宁三县的产业空白,更让当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来园区上班不久的余燕,满怀期待地向管理层提议:“什么时候扩大生产?我们还想介绍更多乡亲来呢!” “国铁(泰宁)食品产业园只是一个缩影。”丰添力介绍,4年多来,国铁集团累计投入对口支援帮扶资金超过7010万元,实施了多个重点项目;持续发挥铁路消费帮扶体系的优势,帮销泰宁农特产品2700余万元。从深山烤笋坊到现代化产业园,铁路力量正为泰宁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铺就一条富民强县的坚实之路。 铁作为,和美泰宁建设渐入佳境 7月的泰宁,暑气渐盛。暑假如期而至,泰宁一中校园没有了往日的书声琅琅,却因校门口电子屏上滚动的录取名单更显生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诉说着这所学校与帮扶力量共同书写的成长故事。 听闻铁路记者来了,今年22岁的范若林专程从家里赶到学校,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爸妈靠打零工供我和姐姐上学,高三那年拿到泉州师范学院录取通知书时,既高兴又犯愁。”她指尖轻轻划过书桌,眼里泛起暖意,“国铁集团送来的5000元助学金,学费、住宿费全靠它顶上了。”这份温暖在她心里生了根,即将毕业的她语气坚定:“我正在备考家乡的教师招聘,争取秋天就回来当老师,把这份善意传下去。” 4年多来,国铁集团发放的15.5万元助学金,让31名像范若林这样的学子圆了求学梦。这份关怀,渗透在校园的角角落落。 “妈,宿舍的铁架子床换成实木的了,淋浴间还装了新喷头,我们的住宿条件越来越好了!”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泰宁一中高二学生艾俊杰兴奋地给远方的父母打电话。从小学三年级就在校寄宿的他,最懂这些变化的珍贵——国铁集团投入150万元更新的200余张学生床、10台空气能热水器,让全校寄宿生告别了“吱嘎响”的旧床和时冷时热的淋浴。 不仅如此,窗明几净的“火车头”智慧书屋里,30台电子阅览器随时在线;中国铁路文工团有限公司17场“送戏下乡”演出,把歌剧、相声送到了田间地头;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捐赠的8.27万册图书,摆满了图书馆的书架;南昌局集团公司还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为县里培训了56名骨干教师,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扎根泰宁。 校园之外,医疗帮扶的暖流同样在山城涌动。铁路挂职干部们走遍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把“看病远、看专家更难”的民生痛点上报国铁集团。33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很快到位;19名泰宁骨干医师走进北京协和医院等顶尖医院进修,带回的7项新技术填补了县域医疗空白;全国名老中医焦树德学术传承实践基地的落户,让泰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中医诊疗服务。 从工厂到田间,从校园到医院,国铁集团的帮扶浸润泰宁的每一个角落。采访结束时,泰宁县委常委、副县长饶秀健的线万百姓的心声:“这些年,铁路的帮扶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真真切切帮在点子上、暖到心坎里。”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铁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本网外链内容出于展示更多信息的目的,任何外链的网页失效或被篡改均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