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2-12 03:48:54 │ 点击数: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中国疫苗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疫苗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培养基、化学试剂及药品包装等制造企业;中游为疫苗研发及生产企业,涵盖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mRNA疫苗等多种类型;下游则是疫苗的签发流通环节,通过
中国疫苗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疫苗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培养基、化学试剂及药品包装等制造企业;中游为疫苗研发及生产企业,涵盖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mRNA疫苗等多种类型;下游则是疫苗的签发流通环节,通过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渠道到达终端消费者。国内疫苗市场以国药中生和默沙东为主导,形成“两超多强”的局面,智飞生物、沃森生物等企业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技术创新是推动疫苗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型疫苗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将为疫苗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未来,中国疫苗产业有望在技术创新、国际化进程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实现更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疫苗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疫苗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人用疫苗市场规模已达到46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831亿美元。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之一,其疫苗市场规模同样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2021年,中国人用疫苗市场规模达到了761亿元,同比增长18.9%。中金企信的数据显示,我国疫苗市场产值在2020年为753亿元,预计于2025年增长至206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36%。
在中国市场,疫苗可以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二类疫苗市场占比最高,约为95.3%,一类疫苗占比仅为4.7%。这一数据反映出民众对非免费疫苗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流感疫苗、乙肝疫苗和HPV疫苗等领域。
中国疫苗市场呈现出“两超多强”的局面,以国药中生和默沙东为主,其他企业如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和成大生物等也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2021年,国药中生和默沙东市场占比合计达52.1%,其中国药中生占比最高,为26.5%,默沙东市场占比为25.6%。
此外,中国疫苗企业在研发能力和产品布局方面不断提升。目前,多家企业正在研发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流行性感冒病毒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等品种,部分已经进入到临床后期阶段,未来3-5年有望陆续上市。国产疫苗在产品质量上与进口疫苗无明显差距,且价格更低,产能稳定且充足,具备良好的竞争实力。
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疫苗行业的发展。例如,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强调疫苗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加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监测,推动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
中国疫苗行业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确保疫苗的研发、生产、流通和接种环节均受到高度严格监管。现行疫苗管理法及疫苗生产流通管理规定保障了疫苗接种的安全有效性。然而,单一的流通方式在面对动态的市场需求时灵活性不足。因此,部分企业在现行规定基础上接通了接种人群、疾控中心与疫苗研发生产厂家,使得供需信息能够及时传递,促进疫苗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免疫规划疫苗是指政府免费提供给公民的疫苗,其市场产值预计从2020年的44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42%。非免疫规划疫苗则是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的疫苗,其市场产值预计从2020年的709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98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88%。可以看出,非免疫规划疫苗市场增长更为迅速,成为推动中国疫苗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肺炎球菌疫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疫苗品种之一。随着国家免疫规划深化及公共卫生政策扶持,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率逐年攀升,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中国肺炎球菌疫苗市场产值从2019年的51亿增长至2023年的92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5.8%。据预测,至2032年,市场产值有望达到190亿,2023至2032年间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8.4%的稳健态势。
目前,我国13价肺炎球菌疫苗主要由辉瑞、沃森生物和康泰生物(民海生物)生产,而23价疫苗的生产企业则包括沃森生物、康泰生物(民海生物)、北京科兴、MSD、成都所以及新加入的智飞绿竹。在13价疫苗市场,沃森生物占比增长迅速,2023年达68.54%。23价疫苗市场中,成都所和沃森生物各占30.51%,康泰生物(民海生物)占比20.34%,显示出市场竞争格局。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疫苗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分析预测,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疫苗品种的不断丰富和可及性的提升以及健康消费的增加,未来疫苗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特别是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疫苗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技术创新是推动疫苗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随着新型疫苗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疫苗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这些技术创新将有助于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动疫苗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例如,mRNA疫苗在新冠疫情中表现出色,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新的手段。此外,新型RSV疫苗、保护婴儿的单克隆抗体等也在研发中,未来有望为疫苗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疫苗行业的国际化合作将更加紧密。未来,中国疫苗企业需要加强与国际疫苗制造商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疫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还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疫苗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提高中国疫苗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基于个体遗传特征和疾病风险的个性化疫苗是未来疫苗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为个体量身定制疫苗,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种个性化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疫苗接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动疫苗市场的发展。
疫苗短缺是全球疫苗市场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中国市场,虽然国产疫苗在产能和价格上具备优势,但部分高端疫苗仍依赖进口,存在供应不稳定的风险。此外,疫苗生产和分发过程中也可能受到物流、储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疫苗短缺或延迟接种。
疫苗行业的监管政策风险不容忽视。随着政策的不断变化和监管要求的提高,企业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政策环境,确保合规经营。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疫苗行业的健康发展。
产品质量是疫苗行业的生命线。任何产品质量问题都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地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每一批疫苗都符合质量标准。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及时解决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基数的增加,这些地区对疫苗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之一,其疫苗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为疫苗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疫苗产业的发展,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这些政策旨在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提高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通过优化疫苗接种服务、扩大免疫规划范围等措施,推动疫苗市场的持续增长。
随着生物技术和免疫学的不断进步,新型疫苗的研发将取得更多突破。这些新型疫苗在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还将为疫苗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例如,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将为传染病防控提供更多的手段选择。
欲了解中国疫苗产业深度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疫苗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