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4-03 17:07:08 │ 点击数:
在食品包装领域,高阻隔材料(如PVDC)因其优异的防潮、隔氧性能被广泛用于肉类、乳制品等保鲜场景。然而,由多层复合材料(如PE/EVA/PVDC)制成的包装因结构复杂,长期被视为“不可回收”的难题。
近期,全球材料巨头Syensqo宣布了一项突破性测试,声称其含PVDC的多层复合包装可通过现有PE废弃物回收流程实现再生,引发行业关注与争议。
Syensqo公布的测试项目聚焦于PE/EVA/Ixan PVDC/EVA/PE五层复合膜结构,模拟真实软包装废弃物处理流程。通过欧洲 EN 13430 标准验证,该材料经历了粉碎→清洗→挤出→造粒→220℃高温注塑成型全流程测试,最终成功转化为花盆、托盘等注塑制品原料。
Syensqo强调,此成果证明多层复合包装可在“开环回收”(即降级再生)体系中与普通PE废弃物混合处理,且无需额外改造现有产线,具备“高效、灵活”的优势。
高温耐受性:PVDC在220℃注塑中未出现分解或性能劣化,打破传统认知中PVDC不耐高温的限制。
2024年,Syensqo与分选技术巨头陶朗(TOMRA)合作测试显示,工业级分选设备可精准识别含PVDC的包装,并将其从PE废料流中分离。这一技术为后续定向回收提供了关键前提,避免PVDC混杂影响再生料纯度。
尽管Syensqo高调宣布成果,欧洲塑料回收协会(PRE)技术负责人直言:“仅证明可回收性而缺乏质量数据支撑,其商业价值存疑。” 目前,再生料多用于花盆等低附加值产品,而食品级或高性能场景仍需“闭环回收”(同级再生)技术。PRE认为,Syensqo的测试尚未解答两大核心问题:
Syensqo的测试无疑为高阻隔包装回收提供了新思路,但其规模化应用仍面临挑战。
政策驱动:欧盟塑料税等法规或倒逼企业采用可回收设计。(资讯来源:再生资源信息站)
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全面启动“十五五”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工作,预计“绿色设计”将成为“十五五”塑料污染治理的核心理念与工作重点。可回收再生设计做为“绿色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研制成果将直接纳入国家政策体系,为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和规范依据。
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最新部署要求,原定于2025年底前完成的两项《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国家标准研制任务已全面提前。作为2024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其标准研制周期由原定的18个月大幅压缩,目前计划于2025年年中正式发布。
2024年底,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要求到2027年,废旧塑料领域的标准体系将更加优化。废旧塑料作为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准化建设对于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14项相关标准正在编制,欢迎各有意向的单位积极参与:
塑料 再生塑料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用于不同塑料加工工艺的机械再循环聚丙烯(PP)再生塑料和聚乙烯(PE)再生塑料的测试和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