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7-15 15:53:01 │ 点击数: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7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2025年以来,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一是外贸规模稳定增长。二是外贸“朋友圈”更加多元。三是出口动能向优向新。四是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五是外贸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王令浚认为,上半年,我国外贸顶压前行,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成绩实属不易。取得这样的成绩,根本在于有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也离不开各地各部门聚力攻坚,离不开广大外贸企业、外贸从业者的应变求新。但也要看到,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加,下半年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2025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首先是总量增长。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比2024年上半年增加了6000多亿元。进入6月份,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这三项指标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而且增速都在回升。6月份,我国进出口规模3.85万亿元,增长5.2%,规模是历史上月度进出口的第二高位。其中,出口2.34万亿元,增长7.2%,增长比较快的有电子元件、船舶等;进口1.51万亿元,增长2.3%,增长比较快的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附件、干鲜瓜果等。
其次是质量提升。我国外贸企业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新趋势,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上半年,我国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比如社会关注的“机超”即机器人足球赛,从跳舞到马拉松再到踢足球,机器人越来越多才多艺,充分体现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活力。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2025年上半年出口继续增长61.5%,比如烹调、清洁、送餐、娱乐等机器人越来越智能,为全球消费者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最后是变量可控。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我国不断扩大“朋友圈”,拉紧经贸合作纽带,大力提振企业信心,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2024年同期增加了5个。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实现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的增量。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
外资企业为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是我国外贸的重要参与者。2025年上半年,我国外资企业进出口6.3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4%,已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形势,在华外资企业仍然坚持深耕中国、信心不减。一是“深耕中国”体现在:外资企业把技术优势与中国的产业配套优势相结合,主要行业出口保持向上势头。在我国外资企业出口涉及的主要制造业大类中,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设备等制造业出口都实现了较快增长。近年来,在稳外资系列政策引导下,外资企业从驻足一地拓展为多点开花,布局更加均衡。上半年,东部、中西部、东北地区进出口中,外资企业比重分别达到了30%、25.1%、26.4%。
二是“信心不减”体现在:在全球跨境投资波动下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把中国作为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达到了7.5万家,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高。外资企业加快产能投资,进口高端装备增长3.2%。同时,外资企业立足长远发展,加快创新研发,上半年进口保税研发货物增长了52.1%,占全国7成以上。
当前,全球形势不确定性上升,中国政策稳定性和规划长期性更显得珍贵,相信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在中国有更大的作为、更好的发展。但是,个别国家滥施关税,违背国际贸易规则,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近期多个国际组织都下调了2025年全球的贸易增速,2025年以来我国进口出现负增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认为,上半年,我国进口增速是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作为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大宗商品约占我国进口总值的三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进口增速的影响较大。上半年,我国原油、铁矿砂、大豆这三种商品进口均价同比跌幅都超过1成,拉低了整体进口增速2.7个百分点。对于进口,既要看增速,也要看走势,既要看价值量,也要看实物量。”吕大良说。
吕大良分析,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二季度进口转为增长,而且主要是数量增长拉动,是实打实的增长。一方面,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带动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回升。近两个月,我国制造业PMI连续回升。二季度,我国高端机床、电子元件进口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加快了13.9个和7.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市场销售回升,拉动部分消费品进口增长。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下,前5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加快。二季度,食品烟酒类和文化娱乐类消费品进口增速较快,分别增长了8.8%和10.8%,日化用品增长3.1%。
2025年以来,尽管外部压力和挑战持续增加,但我国出口仍然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上半年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实现7.2%的较快增长,从外贸主体看三大类企业出口全部增长。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8.52万亿元、增长8.3%,外资企业出口3.49万亿元、增长5.4%,国有企业出口9687.3亿元、增长3.8%。“近年来,我国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稳步增加,2015年、2019年、2023年分别超过30万、40万、50万家,也就是说每4年增加了10万家,2025年上半年继续增加8.5%。”吕大良表示。
从出口市场看,传统、新兴市场同时增长。上半年我国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出口稳定增长,对东盟、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都达到两位数。我国向新兴市场提供生产设备和技术,促进了当地的生产发展和就业,对东盟出口机床、对中亚出口农业机械、对非洲出口纺织机械都明显增长。从主要产品看,创新的底色更加鲜明。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
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品牌打造,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品牌比重达32.4%,较2024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吕大良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量体裁衣”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比如,对供电紧张地区,针对性研发了太阳能充电手机;对沙漠地貌较多的地区,推出了防沙尘、耐高温的发动机,得到了海外客户的点赞和好评。总的看,上半年我国出口平稳增长,底气是完备的产业体系,动力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本质上就是以不断的高质量供给适配国际市场需求,相信下一阶段我国出口将继续风雨无阻向前行,风雨之后见彩虹。
我国人口众多,当前正加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超大规模市场。上半年,我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增长,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吕大良表示,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海关总署牵头会同20个部门及25个试点城市,2025年4月启动了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全力推动29项措施落地落实,努力营造更加快捷便利、更加畅通高效、更加协调透明的口岸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稳定外贸增长,目前看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政策供给加力。精准回应企业诉求,促进新业态发展。优化调整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试点支持综合保税区外符合条件的保税维修项目发展,上半年全国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货值2569.9亿元,增长7.5%。扩大“锂电池循环包装检验模式”试点,对“药食同源”商品试点实施分类监管。
二是跨境物流提速。优化监管模式,简化通关流程,大力推进铁路快速通关业务,持续提升航空口岸通达效率。加强对重点港口集装箱装卸量变化监测调度,深化进出口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离港确认”等监管模式创新,积极推进铁海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上半年全国水运进出口集装箱装卸量6741万标箱,增长11.3%。三是贸易环境更优。大力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国际合作,与世界海关组织联合搭建全球“智慧海关”在线个国家和地区海关注册加入。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展进出口货物双向“一单两报”,实现电子证书线上交换、联网核查,推进信息实时更新共享,“单一窗口”跨境联通进一步扩大。
四是通关成本降低。深化对“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企业联合激励,为AEO企业提供融资授信、融资担保、出口信保等优惠便利措施3776家次。拓展“内外贸同船”业务,开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海关总署已上线进出境邮件“一站式”办理平台,帮助用户“高效办成一件事”。用户可以通过网页、APP、微信小程序三种渠道,查询进出境邮件通关状态,办理申报、缴税、申请退税等海关手续,有效节省通关时间,减轻了以往委托代办产生的经济负担。
吕大良认为,跨境电商是快速连接各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字桥梁”,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日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约1.03万亿元,增长4.7%;进口约2911亿元,增长9.3%。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在外贸领域,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可圈可点。王令浚介绍,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我国外贸的比重达到了57.3%,较2024年同期提升了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进口均增长。一是民营企业持续领跑外贸。二是民营企业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三是民营企业发展质量更加坚实。
2025年以来,我国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政策措施,极大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风浪中成长壮大,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前500大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据218席位。王令浚表示,下一步,海关将继续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加强通关便利、检验检疫、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领域服务,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进出口通关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