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7-27 02:09:28 │ 点击数:
在位于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的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包装车间,聚烯烃产品被打包成袋后通过传送带传送。(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7月21日,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的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车间正在生产阴极铜。(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常谊谊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丽丽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常谊谊)一块乌黑的煤炭,经过现代煤化工工艺,就成为了“肤白貌美、人见人爱”的“白富美”。
别不信,你手中的塑料制品、身上的化纤衣物甚至一些高端材料,都藏着煤炭“洗白”后的身影。
从黑黢黢、硬邦邦的煤炭到白花花、亮晶晶的聚烯烃颗粒,从地底的“黑金”到生活中的“白金”,乌昌记者联动采访组走进乌鲁木齐能源化工企业,见证着这场跨越形态的蜕变。
链者,环环相扣也。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依托新疆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疆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行业呈现“链”式发展,“链”就竞争力,“链”出新动能。
沉睡亿万年的煤炭进入现代煤化工生产线,如同进入“魔法工厂”,在发生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后,衍生出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烃产品。
这里是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68万吨/年煤基新材料项目。该项目以新疆能源准东红沙泉矿和黑山矿的煤为原料煤,可实现年产180万吨甲醇,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技术,可进一步加工出聚烯烃产品。
作为优秀的聚烯烃产品,更懂得追求自我价值,走进不同的“模仿工坊”,实现彻底“改头换面”,从工业原料蜕变为千家万户触手可及的日常用品。
“注塑工坊”的模具,像个神奇的印章,把熔融状态的聚烯烃颗粒制成塑料盆、玩具等;“吹塑工坊”把熔融的聚烯烃颗粒先拉成管子,再吹成圆鼓鼓的塑料瓶等;“拉丝工坊”把熔融的聚烯烃颗粒纺成细丝,织成塑料编织袋、地毯……
在这里,经过各类模具的聚烯烃产品成功跻身“白富美”,或是你的“随身能量站”——奶茶杯、饮料瓶,或是你的“亲密伙伴”手机壳、电脑外壳、键盘鼠标,或是你的“移动城堡”——汽车保险杠、仪表盘、内饰件,又或是你的“运动拍档”——运动水杯、瑜伽垫。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副经理韩李旺说,目前公司生产的高附加值聚烯烃产品主要涵盖薄壁注塑料、透明料、抗冲料、膜料与电缆料等。这些产品销售到下游,可用于生产一次性餐盒、奶茶杯、医用注射器、家电外壳、保鲜膜、地毯等上百种塑料产品。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多样,不仅储量巨大,而且类型众多。
2024年,新疆煤炭产量增速增量均居全国首位,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中作出了新疆贡献。
如今,煤炭“变形记”正在新疆加速上演,新疆企业以煤为基,又跳出煤炭,凭借科技创新与产业延伸,将每一块煤“吃干榨净”。
今年,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黑山产业园,国家能源集团准东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主要生产装置包括空分装置、煤气化装置、合成天然气装置、天然气压缩及干燥装置等。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转化煤炭556万吨,生产管道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石脑油、焦油等。
“大型环保型固定床气化工艺采取最新技术,为国内首次使用,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节能减排。”国能新疆煤制气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王吉山说,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年底完成各装置主要建筑物和设备基础施工,2026年开始安装设备、管道、电气仪表等,2027年实现装置全面投产。
空调、冰箱、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电机、电器工业产品,都离不开同一种关键原材料:电磁线。电磁线承担着电能输送、信息传递、电磁转换等功能,应用领域很广,被誉为电机、电器工业产品的“心脏”,而铜是其主要原材料。
7月12日,新疆有色金属年产25万吨铜杆生产线完成热试投料生产。在生产车间里,铜原料经过熔化炉高温熔化和精密轧制,成为直径8.0毫米的低氧光亮铜杆。平均每分钟可生产18米,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卷4吨左右铜杆生产。
这条生产线由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核心铜企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料生产,是该集团布局的低氧进口生产线,设备体量大、精度高,产品可适用于汽车、手机等精密零部件制造。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华说,这条生产线不仅实现了新疆有色集团从铜矿山到铜冶炼再到深加工的铜产业链串链、补链、延链、强链,并将以此为基础,打造新疆有色金属产业深加工基地,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有效聚集。
走进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的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最核心的厂房——电解车间,与记者想象中的画面不同,这里没有刺鼻的气味,没有滚滚的浓烟,生产车间人员寥寥,偌大的厂房内只有两台行车来回作业。
制好的铜种板通过4台智能拨片机组,实现抓取、剥离、堆垛、打包多个生产工序全程机械化、自动化作业,采取智能化科技手段,不仅节省人工,减少劳动强度,而且提高生产效率。近年来,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大投资力度,针对电解、成品库、熔炼、奥炉改造等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质量。
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变的关键在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整个产业园充分展现了科技转型的影响力。在企业熔炼车间总控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实时监测整个厂区的所有指标。
一座厂区之变,写下铜产业链全面绿色转型的生动注脚。绿色转型带来了收益,不仅体现在“眼前”的生态效益、“兜里”的经济效益,还有“耳闻”的社会效益。
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李渊说,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实现突破,得益于企业优化生产管理、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加强供应链协同,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减少生产环节的延误和浪费,实现产能的最大化利用,积极拓展阴极铜、硫酸销售市场,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了16%。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8亿元,同比增长16.64%,刷新企业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在现代生活的宏大篇章里,汽车也已摇身一变,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亲密伙伴,是连接梦想与现实、日常与远方的灵动纽带。在车轮下,我们感受到风的轻拂,看到城市的璀璨夜景,体验到自由的遨游。
汽车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乌鲁木齐生产的汽车开往新疆各地,乌鲁木齐汽车产业走向世界,“乌鲁木齐制造”拥有更广阔的市场。
产业链是一条“动链”,包括资金、劳动力资源、生产资料等在市场主体间流动的众多要素。龙头企业不仅在产业链上发挥牵引作用,还可催生一个区域的产业聚集,形成“羊群效应”,也就是通常说的产业集群。
如今,乌鲁木齐汽车产业链核心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可控技术持续扩增,产业韧性强、活力显,在乌鲁木齐汽车产业链发展方面尤为明显。
生产一台传统燃油车需要超20000个零部件,即便是新能源汽车,也需要超10000个零部件,一家整车企业几乎不可能自己制造所有零部件,所以,汽车产业主配协同的良好生态尤为重要。
要想实现新疆汽车产业链的良好发展,上下游聚“链”发展迫在眉睫。乌鲁木齐汽车产业通过设立产业发展联盟,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会(产业联盟)聚集了新疆大道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等众多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是集技术创新、高端制造、市场开拓、资源整合和产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新疆大道实业公司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链主”企业,以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的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为中心,通过重点项目“链动”上下游产业协同贯通的同时,吸引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相继入驻。
“我们希望能聚企成链,聚链成势。”新疆大道实业公司董事长、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会(产业联盟)会长杨森说,借助地缘和资源优势,联盟希望能引导更多上下游企业来疆兴业、协作配套,推动单兵作战向合作共赢转变,打造优势互补、共建共享、链条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目前,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已基本建成集智能汽车研发设计、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检验检测等于一体的全产业生态链。
随着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新疆不断提升汽车关键零配件和基础配套工艺本地生产能力,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昆仑轮胎、金雪驰、福克油品等企业持续为汽车生产企业提供汽车板簧、轮胎、润滑油等配套产品。
双钱集团(新疆)昆仑轮胎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大客户部副部长卢胜林介绍,在疆内,公司在与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提供配套轮胎的基础上,还将根据其他汽车企业的需求,定制化研发生产符合不同车型要求的轮胎产品。
一辆汽车,链起一座城市产业链的升级跃迁。在“链”出发展新动能的探索实践中,新疆正跑出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加速度”,向着更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