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8-05 11:17:23 │ 点击数:
盛夏时节,工业园区塔吊如林,建设热潮奔涌;百米井下煤机轰鸣,乌金奔涌如流。坐拥2535亿吨煤炭储量——占全国六分之一的鄂尔多斯,正以一场震撼人心的产业变革,作答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命题:如何让“乌金之海”的馈赠,跨越“挖煤卖煤”的路径依赖,成为驶向未来的绿色动能?
近年来,鄂尔多斯按照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要求,切实在国家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中走出特色化、差异化、循环利用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动新能源和煤化工深度耦合发展,打造绿色现代煤化工示范区,“高水平”抓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2024年,鄂尔多斯联合陕西榆林、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共同培育建设的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成功进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这无疑是对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如今,这座城市穿越转型阵痛期,驶入创新发展“蓝海”,实现从“烧煤卖电”到“新材料”“清洁能源”的华丽转身,能源产业向着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加速迈进。
示范区建设“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行动”正通过一个个标杆项目扎实推进。
走进内蒙古宝丰300万吨烯烃项目产品包装车间,机器轰鸣,智能化包装设备高速运转,平均每2.5秒就可生产1袋烯烃产品。“煤炭经过气化、净化、甲醇合成、烯烃分离等一系列工艺,生产出烯烃产品,通过铁路运往华东、华南等地市场,再经下游企业加工后,变成玩具、汽车材料、运动器械等产品。”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华山的话,道出了产业链延伸的奥秘。
在内蒙古久泰馨远新材料公司的生产车间,PGA可降解塑料颗粒正从生产线源源不断产出。“过去卖煤是‘论吨称’,现在卖材料是‘按克算’。”公司副总经理唐忠保展示着新产品,眼中满是自豪。企业正携手科研机构,全力研发绿色航空煤油、聚甲醇树脂等高端材料,加速从“工业标品”向“定制化产品”转型。值得一提的是,久泰馨远与清华大学合作的二氧化碳制芳烃项目投产后,每吨芳烃产品可消耗3.2吨二氧化碳,为行业开辟碳捕集新路径。
在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中科合成油内蒙古有限公司,围绕煤制油催化剂研发、下游产业链延伸及精细化学品开发等领域持续攻关,累计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大专项等超50项。“这些项目产生了诸多成果,比如煤炭间接液化中间产品制高品质汽油技术,让煤炭间接液化新增高清洁汽油产品,水洗蜡项目技术也已成熟。”中科合成油内蒙古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李国强介绍道。
在这片土地上,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产业链条的延伸,从传统工艺的革新到绿色路径的探索,现代煤化工产业正以创新为引擎,不断打破发展边界,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稳健前行。
浓厚的科创氛围是示范区建设的核心优势,正推动一个个“实验室成果”加速变为“产业园现实”。乌审旗作为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2024年,投资4.5亿元建设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采用“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创新模式,汇聚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顶尖科研力量及中煤集团等龙头企业,为煤化工中试科技创新提供共享平台。
像乌审旗这样的创新平台,在鄂尔多斯并非孤例。从各开发区的产业研究院到企业自建的实验室,从校企共建的联合创新中心到聚焦特定领域的技术孵化基地,多类型、多层次的创新平台星罗棋布,共同构成了支撑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坚实网络。
正是这样的创新平台,为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绿色发展筑牢了根基,让一系列关乎清洁利用、高效转化的技术突破有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坚实跳板。
从高铝粉煤灰/煤矸石制备铝硅合金创新技术,到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催化生产技术,再到煤加氢气化联产芳烃和甲烷技术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一批填补世界或国内领域空白的科技成果,让产业链不断向高附加值终端延伸。
如今,鄂尔多斯已成为国内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试验示范集中区,煤制油、煤制气、煤基新材料等产业链的纵向梯度增值,是示范区“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行动”的核心成果,正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的能量。
从“黑色印象”到“绿色蝶变”,鄂尔多斯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实干作答、用创新破题。它不仅书写着传统产业升级的“鄂尔多斯智慧”,更彰显着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担当,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照亮了前行方向。